歷經一百多年的艱辛探索和偉大實踐,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西方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成功走出了一條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強調我國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物質財富要極大豐富,精神財富也要極大豐富。中國式現代化是社會主義性質的現代化,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的現代化。只有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都搞好,國家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強,全國各族人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才能順利向前推進。
“兩個文明”協調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
追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追求現代化的歷史進程可見,中國走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的現代化道路既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堅持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重要體現,飽含著中國共產黨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新征程上,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是我們黨領導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不懈奮斗的目標和始終不變的追求。
中國式現代化是社會主義性質的現代化。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們黨領導人民成功開辟了一條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我國要建設的現代化始終堅持社會主義目標與方向,是努力實現全面發展、全面進步的現代化。這決定了中國式現代化必須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既要物質財富極大豐富,也要精神財富極大豐富。物質貧窮不是社會主義,落后就要挨打,貧窮就要挨餓;精神空虛也不是社會主義,精神力量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最為深沉厚重的力量,“一個沒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難以自立自強,一項沒有文化支撐的事業難以持續長久”??梢哉f,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順利推進的重要動力。
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持續探索和守正創新的成果?!皟蓚€文明”協調發展要求我們的現代化建設以協調為內生特點,推動國家硬實力與軟實力建設齊頭并進。一方面,中國式現代化體現為物質文明的發展進步。沒有堅實、先進的物質文明,一個國家和民族就會缺乏昂揚于世的物質基礎,更不會有精神文明的持續發展進步。百年來,我們黨領導人民不懈奮斗、不斷進取,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國際地位和國際競爭力空前提高。正是有了堅實的物質基礎保障,才擁有了從容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的深厚底氣。另一方面,中國式現代化也體現為精神文明的發展進步。從歷史和現實來看,西方國家的現代化單純追求物質財富,必然會產生兩極分化、物質主義膨脹、對外擴張掠奪等一系列不可自愈的頑疾。因此,精神文明建設不可忽視,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必須一起抓,二者協調發展才能保證國家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才能順利向前推進。
推動“兩個文明”相互促進、協調發展
當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交織,國內外發展環境發生深刻復雜變化,我們必須要充分認識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更加堅定、更加自覺地推動“兩個文明”相互促進、協調發展,做到“兩手抓、兩手都要硬”。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強調“實現中國夢,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雙飛的發展過程”“以辯證的、全面的、平衡的觀點正確處理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關系”。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需要以更大決心、下更大力氣推動“兩個文明”相互促進、協調發展。
新時代新征程,我們要堅持唯物辯證法,從客觀事物的內在聯系去認識、適應和把握事物發展的內在規律,將推動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發展貫穿到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懈奮斗的過程中,將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推向更高水平。
為此,我們要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雄厚的物質支撐;同時,還要高舉精神旗幟、傳承精神基因、強化精神紐帶,把精神文明建設放在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要位置,切實抓好精神文明建設各項任務。要促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和文化產業體系更加健全,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要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人民精神力量,不斷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促進物的全面豐富和人的全面發展,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來自中國經濟網)